學生:師父好。
師父:嘿,妳好,我就知道還有沒有唸到名字的人,老賴從來不跟我講實話啊,他說都唸過人。
學生:問個好而已,沒事。
師父:問個好又沒事,你過的挺好就好。
學生:謝謝師父。
師父:很好,人生總因自覺好,一路行來自安命,心中自為己不同,難下身段難了結,因果一切自造起,循循環環幾多回,哪知人生非如此,愛惡分明總自嚐,誰與誰非皆不斷,人生真是此思想,大道何如己先知,評判是非有公斷。
人間啊,很多的故事都因覺得自己的特別,自己的不同,而產生很多評判的標準,真願意與不願意,永遠在自我內心才真正評判,不願意即選擇另一條道路,人生永遠在要與不要中永遠的循環與虛與委蛇中渡過,那樣的標準師父看起來反而叫「真正的不對」,沒有對與不對的發生,永遠在於適不適合自己,而自己所有的選擇,自我將獨立的承擔才對,當我選擇而當我決定的那一刻開始,那也是我自己為我生命負責的開始,沒有對不對。
合不合適你,濟佛到底是不是佛也不重要,方法正不正確亦不重要,重不重要在於適不適合你們,而你們是不是來這裡尋找這方法的人。這個群體對與不對亦不重要,社會本就對錯難分,誰的對、誰的錯,早已變得不是如此重要,只在妳自我的內心是否真正為這世界彎腰過,因為妳看的世界不是全面的世界,妳所看都是妳周遭所能聆聽到妳選擇的聲音與方法,包含妳自我暫時解釋的高低位,妳怎能說世界長這樣?而如果妳已選擇不復自我的存在,妳在群體中早已顯得不自然,而所有人都能觀察出。
佛是不是佛呢?不重要,是否應該由道濟來點化亦不重要,機緣不俱足時,硬點亦不中,多言都叫多談,因為機緣不俱足。所言很多言都跟大自然有關,大自然只在於這肉身的感應才叫自然,只在於自己一心所思謂之自然,狹隘啊!難窺大自然之全貌,也很容易陷入人間界所謂的成就能力說。
為啥不再講神通?為啥不再應命而生?應所有人凡夫之人命而成就所有凡夫之人所信之教,因舊的方法已演變到今天的社會心態,所有人還在能力中取向,還在他要與不要,自己自以為的得道中而得道。
真正的得道中人,非是具有神通,具有高尚的能力,而具有高超的「道德標準」,他因應大自然而存在,他能無限無功的付出而存在,他不是成就自我小我一般人而存在,他也不是武功高強之人,他也不是能力高強之人,他也不是神通通達三界之人,他也只能謂之於自我的得道,他非與道相容。
人與人的相處皆依這標準而存在不復自知,就如在問五個小朋友,你們的心曾經為這世界真正彎過腰過嗎?每一個笑笑與我談,沒有,因為我很自以為是,因為我根本不承認別人比我好,因為你認為的好不是我的好。
我只告訴他根本沒有好,而是那一刻人家是否願意大公無私的把自己的暫時所學傳導出去,要與不要你自我選擇,何苦來哉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