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中醫醫案分享 (7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常常看我在吐槽西醫,大家或許覺得太極端了,所以今天要來吐槽一下中醫。

有位師姐說,最近他腰很酸,站久了都不太舒服。因為看她也是稍微有點年紀的人,所以就請她吃腎氣丸,補補腎氣。她吃了一個禮拜後,說情況大有改善,但卻會便秘。我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,照理說,腎氣丸合證的人,反而還應該大便順暢才對,為什麼會便秘咧??後來仔細問了一下,原來師姐的便秘,並不是大便硬的拉不出來的那一種,而是沒有便意,拉出來的大便也不會太硬。一聽就知道,這種便秘是屬於虛寒性的便秘,因為虛寒,造成腸胃都不會蠕動了,所以,也沒有很強的便意。而這位師姐,長期以來,如果太便大不出來,都會去找當地的中醫開藥,這次也不例外,也去找了她常去找的中醫開了藥。我老婆因為長期聽我碎碎念,說外面的中醫都在學西醫看病,所以如何如何的爛,聽到師姐去找中醫開藥,第一個反應就是「她一定開了大黃」。Bingo!藥單拿來一看,清新連子飲、三黃瀉心湯外加大黃,一派寒涼的藥。我問師姐「你只有跟醫生說你便秘而已嗎」。如果只是這樣,就開了這麼多寒涼藥,也太誇張了。師姐說,她還有跟醫生說有潮紅的問題。說到這兒,一切就清楚了。有些醫生,看到病人燥熱,就是清涼降火的藥直接開下來,但卻不知道,病人會有這種燥熱的反應,或許是因為身體裡太虛寒,身體自我調節的中樞,查覺到這種狀況,所以讓身體不斷產熱,防止身體太寒,所以才會導致好像整個人大上火的樣子。觀察師姐的生活,多半是喝溫熱的水,不喜歡碰冰冷的東西,吃了冰冷的東西會不舒服,更證明師姐的身體是虛寒,而不是燥熱。

看到潮紅,就開「清新連子飲、三黃瀉心湯」,不大便,就開「大黃」,哇塞,這位中醫,你也太心狠手辣了吧,虛寒的病人受得了這樣的開藥法嗎?

因為老婆當天早上一直打噴涕,所以隨身帶了四逆湯,我就先請師姐服用四逆湯,本來只是想先讓他試試暖藥,看是不是合他的體質,結果吃下去不到一個小時,她說本來痛的不太能動的上背脊椎部位,居然好了很多,或許是因為先前寒涼的藥害,讓他的脊椎痛了起來,吃了暖藥後,就好轉了吧!

西醫害人不淺,不肖的中醫也差不多啊。自我惕勵啊!

侯照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上個禮拜三,說好了要幫師姐做個太乙神灸,本來想取消改約地點的,但後來還是成行了,原來,幫師姐灸只是配菜,真正的主菜到了現場才知道。到了約定的地方,其它好幾個師姐也都在,準備讓另一位師姐按摩做臉,其中一位師姐的女兒(應該稱她為師妹,年紀比我小很多,所以叫師姐怪怪的)也在現場,看起來一副不舒服的樣子,後來才曉得,原來她前幾天肚子發脹,痛到受不了,跑去照超音波,醫生說他的卵巢長了個像檸檬般大小的水瘤,雖然一般說來並不危險,但西醫怕它破掉難處理,所以也建議她做手術,但最快也要到25號才排得上。

我只是冷冷的跟她說,「叫你別吃冰吧,出問題了吧」。她解釋道現在很少吃冰了,但我告訴她,冰是一點都碰不得的,然後問她要不要吃吃看中藥,她心急的說,可以吃到不用開刀嗎?我跟她說,如果早來找我,一定可以治好,現在都決定要去開刀了,我不保證能治好。因為當下我也沒啥頭緒,所以先叫她回去吃之前有開過給她的藥方,「當歸四逆加萸薑附湯」。後來她反應,吃完之後好像沒有原先那麼痛,但好像沒有好很多。因為沒遇過這類的問題,所以沒啥頭緒,回家後就拿出傷寒論來,一條一條的問了「王爺」,全都不是。後來指示我去看朱木通的醫案,不看還好,一看,靠腰,我是豬頭嗎?啊不就是「癥瘕積聚」這一類的東西嗎?當然用桂枝茯苓丸啊。所以當天就傳了簡訊,請她去藥房煎桂枝茯苓丸湯劑,早晚各服用一次。因為時間太晚,所以第二天才用藥,服用完第一帖後,她就說,已經不太痛了,後來繼續用也就不痛了,但腹部還是很脹。我再請她用當歸四逆萸薑附,但她後來回應說,如果吃桂枝茯苓丸,就不會痛,但會脹。相反的,如果用當歸四逆萸薑附,脹滿會消,但卵巢部位會痛。真是奇怪啊?

後來我左思右想,才恍然覺悟,師妹這次的問題,一開始是由於肚子痛,肚子發脹,後來才去照超音波,才知道有卵巢水瘤這回事,而卵巢水瘤會痛,應該是因為肚子脹到擠壓到才會讓卵巢一起痛了起來。因為她之前還提及整個腸胃道都不會動,也不會排便了,想必是脾胃及腸道太虛寒的關係,才造成整個腹部的脹痛。本來開了大建中湯要請她服用,後來再回去翻朱木通醫案,發現有個醫案,朱木通是用了大建中湯沒效,改用厚朴溫中湯治好了病人腸胃道虛寒的問題,所以請師妹改用厚朴溫中湯,大約科中吃了四次(我家現成的,所以拿給她用),就已經不怎麼脹也不怎麼痛了,再服用了水藥兩帖左右,腹部就完全不漲滿,原本肚子痛、卵巢部位也都不痛了,她自己覺得,就像是全好了一樣。不過,我想卵巢水瘤應該是之前就已經存在的東西,而且應該不會那麼快就消失,所以,我請她再繼續服用桂枝茯苓丸,她說用了後,在卵巢部位會隱隱的抽痛,但不是之前痛到受不了的痛。我想,這應該是桂枝茯丸正在起作用,如果多服用幾次,相信一定可以把水瘤解決掉的,但我不知道,師妹會不會去開刀,反正,我這次該做的也都做了,最後的選擇,就留給病人自己決定吧。結案。

侯照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前天傍晚,突然接到一個師姐的電話,說她的母親,前幾天突然頭暈發作,連站都站不穩,上廁所也需要有人扶才有辦法解決,後來去看了西醫,想必熟悉西醫的看倌看到這兒就知道西醫要講什麼了。是的,「你母親中耳發炎」。是的,千遍一律的答案,只要是暈眩,大部份的答案就是跟中耳發炎、中耳不平衡脫不了干系。說到這兒,又讓我想到之前的一個同事也是因為頭暈去看西醫,西醫給他的答案是:「你耳朵沒長好」。後來師姐的母親看完西醫後,就吃了幾次他開的藥,不但沒好,前天吃飯後幾個小時,把吃的東西也給吐了出來。師姐去找了「王爺」,「王爺」給的指示,問她要不要去試試中藥。所以,師姐就撥了電話給我。

接到師姐的電話後,詢問了病人的狀況,大概的情況是這樣。師姐的母親有高血壓,長期在服用高血壓的藥,尿酸也過高,前幾天就突然發頭暈。詢問之下,並沒有外感(感冒)的現象,因為吐的狀況是當天才有,所以先排除吐的主證框,以暈眩為主證。患者躺著的時候比較不暈,坐起來的時候就開始發暈,所以將方向指向因為痰飲所造成的暈眩。

傷寒論的「苓桂朮甘湯」是這樣寫的:
>>傷寒,若吐、若下後,心下逆滿,氣上衝胸,起則頭眩,脈沉緊,發汗則動經,身為振振搖者,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。

另外,「真武湯」是這樣寫的:
>>太陽病發汗,汗出不解,其人仍發熱,心下悸,頭眩,身瞤動,振振欲擗地者,真武湯主之。


苓桂朮甘湯治療的是心脾陽虛、水邪上逆的症候,這裡的「起則頭眩」,一般我們解釋成站起來比較頭暈,而本患者躺著不暈,坐起來比較暈,也可視為這個症候,另外,真武湯的主症也包含暈眩,而且一般視真武湯證為苓桂朮甘湯證的「虛症」。另外,真武湯如果長期用,是可以將腎虛型的高血壓治好的,而病人又恰好有高血壓,且應該是屬於腎虛型。所以就囑其煮傷寒雜病論的原方真武湯來服用。

當天晚上十點多喝了一碗真武湯後就去睡了,據稱,早上起來的時候就已經好多了,上廁所也不需要有人扶了。當天再喝下另外兩碗(一帖原方為三碗),下午師姐下班回到家後,母親已經完全不暈了。

真武湯的藥方有五味藥,茯苓、芍藥、白朮、生薑、炮附子,沒有一味藥是消炎藥,中耳發炎個屁。結案。

侯照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自己發明的黑笑話 --
上帝為啥擺了個沒用的盲腸在你身體裡?

問:上帝為何把沒有用的盲腸放在人的身體裡?


答:是為了讓西醫把他從你的身體裡拿出來。


相信對中醫有點瞭解的人都知道(應該說,瞭解大自然運作道理的人都知道),上帝是不會隨便放一個沒有用的東西在你的身體裡的,對於渺小的我們只能說,我們對於這神奇的世界瞭解的實在太少。

那盲腸發炎了怎麼辦?老話一句,辨證論治。不會治療盲腸炎的台灣名醫朱木通,以「手足厥逆,脈細欲絕」,辨盲腸炎患者為厥陰病患者,投以當歸四逆湯,治癒西醫所謂的盲腸炎;他同時也用過傷寒論屬腸癰的子方,「薏苡附子敗醬散」以及「大黃牡丹湯方」等治癒過盲腸炎患者。凡此都是辨證論治,管你是盲腸爛掉還是什麼腸爛掉,只要合證,就能治好。

侯照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前天晚上吃飯的時候,老婆突然叫了一聲,因為她的口角發炎,嘴一打開,發炎結痂的地方裂開了,痛了,所以就哀嚎了一下。

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,不知道為什麼,嘴角就發炎了,然後結痂,嘴巴一開又破掉,如此反反覆覆,都要牽連個一、兩個禮拜,甚至更久才會好。這種病多半不會讓人覺得太嚴重,但卻很煩,因為都不能好好吃東西、好好喝水、好好講話。

自己的老婆,也就不用客氣了,大大方方的(拿來當試驗品)就開了會甘草瀉心湯給她服用,當天晚上吃,第二天早上起來,她就說已經好了,但我怕沒有鞏固療效,所以叫他再吃一次,晚上的時候,又再叫她吃一次。今天早上問她好了沒,她回我說,昨天早上就好了,是我自己叫她再多吃幾次她才吃的。而且她自己說,甘草瀉心湯真是很神奇,讓她的口角炎好到「快的離奇」。

什麼叫快的離奇,請看以下影片:

 



話說,仲景爺爺並沒有在傷寒雜病論裡告訴我們怎麼治口角炎,只是在狐惑病的條文中,相關的描述,比較對應到西醫所說的「白塞氏症候群」,這種病會有眼角發炎、口角發炎以及下部陰道或肛門發炎等症狀,這樣的狐惑病就是用甘草瀉心湯來醫治。西醫不知道這種病發生的原因(其實是很多都不知道,又愛裝知道),不好意思的是,中醫也不知道,雖然中醫可以用所使用的藥來推測這個病人可能發生了什麼事,但也多半是後見之明。

不知道為什麼甘草瀉心湯可以治這種病??!!管他的,反正能治,治得又快又好,不然你是想怎樣?

侯照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話說,吃壞肚子,最常想到的就是用理中湯來補足脾胃的機能,但有的時候,同樣也是吃壞肚子,卻不是理中湯證。

話說前天晚上沒有吃晚餐,因為貪口腹之慾,所以買了一大盤的胡椒蝦(大約20隻左右),一口氣全部嗑了下去,因為胡椒的關係,吃完了,整個嘴唇都辣到腫了起來(貪美食也是要付出代價的)。平常都喝溫熱的水,連常溫的水都不太碰了,吃完蝦子後,因為太辣,所以,就喝了一大杯常溫的水,接著報應就來了。

第二天睡到早上約莫5點鐘的時候,發現肚子居然在作痛,但卻沒有想上廁所的感覺。仔細感覺一下,發現痛的部位不是下腹部,而是胃的上口部位(心下部位),我想,這應該就是所謂的「心下痞」吧。這種心下痞的感覺就是,你會直接感覺到心下以及胃的上口部位,非常的不舒服,而我這次是覺得會不舒服到會痛。這種痛就是一種直接的感覺,不會因為用手去壓他而更痛或壓了反而不痛,比較像是一種神經上的感覺,好像有什麼東西「槓」在那兒了,上不來也下不去。另外,會有一種因為不舒服,而想把身體往前縮起來的感覺。這種明顯心下痞的症狀,傷寒論裡用的多半是瀉心湯系,有半夏瀉心湯、生薑瀉心湯、甘草瀉心湯等等。生薑瀉心湯以及甘草瀉心湯多半是伴有胃中(胃、腸)不和,可能會打嗝(有食物腐臭味)或拉肚子的問題,因為我沒有拉肚子,因此,用科中單味藥配了半夏瀉心湯(有拉肚子也可以用),吃了4克,再回床上躺著,大約過了二十分鐘後,這個「心下痞」的症狀就完全解除了,八點起床後,一樣正常去吃早餐,沒有任何的不舒服。


貪口腹之欲的朋友們,在家也準備一點理中湯和瀉心湯系的藥備用吧!

侯照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師兄,我吸氣的時候,好像有東西堵住,氣好像吸不進來。」,哦,好的,苓桂朮甘湯。吃完後症狀解除,結案。

啥咪,這是騙人的醫案嗎?兩句話就結束了!!是真的兩句話就結束了,但不是騙人的醫案。看看金匱要略怎麼說。

「夫短氣有微飲,當從小便去之,苓桂朮甘湯主之;腎氣丸亦主之。」

是的,就這麼簡單,病人主訴短氣,加上病人本身看起來有點水毒體質,用去飲的方子最適合不過。照書生病,照書吃藥,照書康復。不是我厲害,是仲景爺爺厲害。

後記:這位師姐吃藥之前,平常在辦公室覺得吹冷氣很不舒服,比較會怕冷,後來開真武湯(苓桂朮甘湯的虛證)給他補補腎陽,順便去去水,怕冷的症狀也就解除了。

P.S.這位師姐來找我開藥前,有先去找其它中醫看病,醫生開了補陽還五湯+生脈飲+冬蟲夏草。不是要批評其它醫生的醫術,只是想問:「你到底想幹麻!!」

侯照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老婆的姐姐距上次經血淋漓不止以滋血散治療至今,好一段時間沒有發作了,最近因為多種因素又再度發作了起來,這次再用滋血散治療,結果沒什麼效果,還是依然經血淋漓,說起來也巧,每次有人生病來找我,我都會剛好看到相關的治療方式或是治療醫案,相信是有「祂」們在暗中相助。

這次剛好看到有關張錫純用三七粉的相關醫案,又剛好在網路上看到黃煌教授,治療正氣虛弱、寒熱錯雜而至沖任不固,所造成的崩漏,使用烏梅丸加生地、阿膠、仙鶴草、三七。所以就仿照這個方法,用明通配的烏梅丸科中2克,加0.5克生地、0.5克阿膠,另外用熱水沖泡3克三七粉一同服下,沒有仙鶴草所以不用。晚上大約8、9點服用,到睡前回報,經血已經停止。隔天早上起來回報,還剩下一點點的經血,囑其再服一次,當天回報,經血不止和肚子不舒服已經完全好了。

真是太神奇了,雖然不能完全歸功於三七粉,但這味藥的確有其神妙之處。張錫純是這樣說的:

諸家多言性溫,然單服其末數錢,未有覺溫者。善化瘀血,又善止血妄行,為血衄要藥。病癒後不至瘀血留於經絡,證變虛勞(凡用藥強止其血者,恒至血瘀經絡成血痹虛勞)兼治:便下血,女子血崩,痢病下血新紅久不愈(_宜與鴉膽子並用)_腸中糜爛,浸成潰瘍。所下之痢色紫腥臭,雜以脂膜,此乃膜爛欲穿(三七能腐蝕生新,以治之)為其善化瘀血,故又善治女子症瘕,月事不通,化瘀血而不傷新血,允為理血妙品。外用善治金瘡,以其末敷傷口,立能血止痛愈。若跌打傷害,內連臟腑經絡作疼痛者,敷之可消(當與大黃末等分,醋調敷)凡瘡之毒在於骨者,皆可用三七托之外出也。」

以上,結案。

侯照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肩膀脖子僵硬是現代人常有的毛病,師兄姐裡面有有好幾個這樣的病例,之前一位師姐說她肩膀硬,一開始是用桂枝加葛根湯治療,沒有任何的效果,後來是改用椒附散治療讓肩膀僵硬的情況改善的。葛根這味藥主要就是在處理後項(脖子)僵,不能隨意轉動的問題,主要是協助桂枝湯驅除脖子附近的風邪,並將脾胃區塊的津液升到脖子來濡潤脖子附近的經脈,所以對肩膀硬的問題,似乎起不到很大的作用,而肩膀的僵硬往往是腎氣上不來所造成的,所以服用椒附散會比較適合一點。

過去幾個用桂枝加葛根湯的例子裡,多半沒有滿意的效果,所以對這個湯的信心也沒那麼大,但這次這個師姐一來,就直指她的脖子僵硬,明確的指向了葛根作用的區塊,所以馬上再請他使用桂枝加葛根湯,因為郝萬山在他的傷寒論講稿中說過,現代的人坐辦公室,坐在那兒不動,肌肉緊張,氣血活動不順暢,特別容易受風寒,而且冷氣吹著,都多少有著風濕的問題,所以另外在這個湯劑上再加上去風濕的威靈仙、秦艽以及養血疏絡的雞血藤。請師姐服用三帖。

據師姐描述,服用前兩帖時,開始發熱流汗,而且流的很誇張,到了第三帖,就比較沒有流汗了,然後整個肩膀脖子也就鬆開了。不知道是不是桂枝湯驅除了體表的風邪,才使得服用前兩帖時流汗,到第三帖驅得差不多了,自然就不流汗了,反正汗流出來後沒有特別虛,最後症狀也解除了,自然是藥證相符,成功的解決了肩膀脖子僵硬的問題了。

侯照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最近醫案真是豐富,多虧了同修師兄姐的不嫌棄,也感謝祂們的相助,最近開藥幾乎百發百中,甚至歪打正著。

話說,上個禮拜,一位師姐突然M我,說她最近身體會癢,問我有沒有什麼解決辦法。這位師姐,上次曾說他到黃昏時,小腿會繃的難受,所以我就學名醫張X桃,開個當歸四逆加萸薑附湯,吃完後,師姐並沒有回報狀況,我也當他石沈大海,有緣的話再說吧。上次開藥前曾經把過這位師姐的脈,整個脈象非常的微弱,花了很大的力氣,才能把到一點點的脈,但奇怪的是,這位師姐平常都沒什麼特別的病痛,活得相當的好,可能也是有「神」助吧。這次師姐身發癢,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頭緒,只是老師上課曾說過,老人家如果在冬天身體特別會發癢,通常是因為腎太虛了,整個身體的循環都很不好,可以用真武湯補腎陽來改善,我也的確曾經用這個湯治好我母親冬天身體發癢的問題,而這位師姐,當然不是老人,但由脈象看來,保證是個腎虛的人,所以,就嚐試用真武湯來治治看。

服湯藥後一、兩天後,師姐M我,說她的小腿好像比較不繃了,卻沒有提到癢的問題,想必是真武湯讓他腳繃難過的狀況改善了很多吧。我追問到她身體發癢的狀況,她才回答癢的問題也有改善,心想,中,真爽,一藥兩治啊,真是賺到了。再隔一天,師姐問我這個湯是否會有排氣的問題,我回答有可能,之前有人使用這個湯,也有相同的狀況回報,可能是真武湯可以把身體裡的寒氣(水?)排掉吧。同時她也提到身體癢的狀況好了95%。表示,治療方向正確,所以在真武湯用完之後,可能還必須持續使用其它補腎陽、腎陰的相關湯藥了。

這是第一個使用真武湯效果這麼快速明顯的醫案,我在想,是否要特別微弱的脈,使用起這個藥特別有效,特別適合。老師說,真武湯抓個水毒體質來開藥,不知道是否可以抓個脈特別弱來開藥,待查。

侯照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最近因為接了「旨令」要幫人處理身體上病痛的問題,所以同修很多師兄姐都不嫌棄的,拿自己作為我的活體實驗,所以,見到的病證也逐漸多了,傷寒論裡的病狀病人一一出現,今天這個案例就是一個標準的少陽小柴胡湯症。

話說,一個同修師姐大前天晚上見到我時,一直叫我幫她看他變胖的問題,她說她媽媽因為她變胖,要叫他去看醫生,但在我看來,也還好,根本就沒有什麼肥胖問題,所以一直沒有很想幫她處理。後來不知怎麼的,靈光一閃,就叫她過來先把個脈看看,怪怪,整條脈怎麼這麼緊,一整個明顯的弦脈。接著師姐又說了,她眼睛痛,有天早上起來突然就吐,嘴巴又很乾。一時之間,我也摸不著頭緒,這是什麼怪東東?後來東聊一句西聊一句,突然師姐又說,她現在聽東西都聽不太到。哇咧,你是感冒了吧?我這樣問。師姐回說,對啊,我一個月前感冒,然後耳朵就聽不太清楚了。我接著問,你會暈眩嗎,她也答會。唉,搞了那麼久,原來是感冒啊,而這個感冒居然持續了一個月都還停在少陽病。那就翻開傷寒雜病論來看看吧。


>>少陽之為病,口苦,咽乾,目眩是也。
>>少陽中風,兩耳無所聞,目赤,胸中滿而煩者,不可吐下,吐下則悸而驚。
>>傷寒,脈弦細,頭痛,發熱者,屬少陽

這位師姐真是聽話的少陽病人,口苦、咽乾、目眩、耳聾、眼睛痛、脈弦,全中,那就照書生病照書吃藥吧。開了原方原帖的小柴胡湯,前天晚上服用第一次藥後,回報口已經沒那麼乾,好像口水變多了,隔天醒來後回報,眼睛已經不痛,口苦、咽乾的症狀也都解除,耳朵也聽得比較清楚。當天繼續服完剩下的兩次藥,今天症狀幾乎已經完全解除。

再次「照書生病照書吃藥」,結案。

侯照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烏梅丸再次建功--上熱下寒,飢不欲食

話說,前陣子一位師姐跟我說,他有一次出國,肚子痛到差點暈過去,因為身在大陸也不敢吃藥,所以就放著沒理他,之後就一直覺得肚子不舒服,怪怪的。最近,還有一個怪現象,就是某天早上起來,居然覺得喉嚨裡燒的好像要噴火了,問我怎麼處理。一聽到這樣的症狀,第一個直覺就是「上熱下寒」,有點厥陰病的調子。於是我就問他,會不會肚子餓,但飯到了面前又不想吃。他回答說有。我又唸了一段條文給他聽,問他有沒有類似的感覺。條文如下:

「厥陰之為病,消渴,氣上撞心,心中疼熱,飢而不欲食,食則吐蚘,下之,利不止。」

其中,「氣上撞心,心中疼熱」確實有符合到他的症狀,加上他又有看到食物不想吃的烏梅丸主要辨證點,所以就請他服用明通配好的烏梅丸科中,三餐每次2瓢,一、兩天後回報,所有不舒服的感覺都不再出現了,結案。

侯照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最近感冒後咳嗽不止的人真多,到處都聽到求救的聲音,而咳嗽的部份,算是治療起來很棘手的一部份,俗話說「作土水的怕抓漏,作醫生的怕治嗽」。最近的這個案例,讓我體會到,治嗽棘手的一部份來源,可能是搞錯了治療的方向。以下這個就是「見咳不治咳」而成功治療咳嗽的案例。

這個案例首先要感謝
「矽谷中醫損友團」的「整治脾胃來治咳」這個案例的啟發。很多人在感冒的時候沒治好,或誤治或拖延了一陣子,感冒症狀已經解除了,但留下了久咳不止的問題,此時,已經無感冒的表症,所以應當當成咳嗽的雜病來醫治,但其實,可能有很多的咳嗽,反而不應該當成咳嗽來醫,而應該當作脾胃病來醫治。

話說,病患是同修的師姐,據說已經咳了一、兩個月,西醫也看了、中醫也看了,什麼蜂膠噴劑也用了,還引發過敏,整個喉嚨腫脹,喘不過氣送去西醫急診。後來就是不時的會咳嗽,晚上睡覺有時會一直咳,無法好好的睡。後來就找上了我,當面問過診後,覺得他不是持續咳嗽,好像是累積一段時間,忍不住,就會想咳,有時候會咳到吐出白泡泡黏黏的口水,嚴重的時候,還會把食物吐出來。把了一下左手關脈,覺得非常的弦,好像肝乘脾的脈,問他平常會不會拉肚子,他回答因為想治咳嗽,所以,前幾天服了用冰糖燉梨子(真是大忌啊),目前都在拉肚子。又問了患者,平常生冷不忌,愛喝冰的,肚子還會脹氣鼓出。這些現象都足以反應脾胃相當的虛寒,胃氣應該也因為西醫治療、中醫秘方以及各種不當的「醫療保健行為」受到不小的傷害。因為患者平常會口渴,所以就仿照
「矽谷中醫損友團」的「整治脾胃來治咳」的案例,開了平胃散(3g)+五苓散(2g)。三天後告知,現在已經很偶爾才會咳一聲,晚上也不會一直咳嗽,自己覺得好像已經快要完全好了。

下次感冒完的咳嗽,是不是也該多想一想,見咳不一定要治咳哦!

侯照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今天這個醫案請大家要特別注意,因為,沒想到一個簡單的接骨方,也能夠造成令人驚恐的結果。

話說,母親於3/18中午左右,出了車禍,結果小腿接近腳踝的地方骨折,腳踝關節也脫臼了,送到亞X醫院,醫生說一定得開刀,因為不是我自己出事,家裡也有其它的兄弟姐妹,因此,還是決定讓母親接受手術,在腳上釘了鋼板和鋼釘。雖然中醫也有很好的接骨方,但使用接骨方前還是得把骨頭用推拿的方式,把骨頭還原到原來的位置後,才能使用接骨方,因此,就當西醫幫母親做了接骨的動作,其它的,我想就來使用中醫的接骨方,讓母親的骨頭可以長得快一點,長得好一點。

3/18下午,很快的,母親已經完成了手術,因為擔心母親手術過後,有其它西藥的影響,所以到了3/19的23:30時,才煮了一帖陳世鐸的接骨至神湯,讓母親服用,剛服下去,母親只覺得藥沙沙的,喝下去很不舒服,過了半小時之候,驚恐的事情發生了,母親突然覺得全身很難過,一直坐立不安,後來舌頭漸漸麻痺,變得口齒不清,然後連話也說不出來了。接著,開始東抓西扯,非常像所謂的「循衣摸床,獨語如見鬼狀」,雖然說不出話,但還是一直是動嘴說話的狀態。雖然,我心裡在想,這可能是什麼藥的作用,是不是藥效過了就沒事了,但是心裡還是相當的緊張,後來,護士發現了不尋常的狀況,我也無法隱瞞,於是就通知了當晚值班的醫生。醫生查看母親的狀況,說母親有所謂「神經血」的狀況,他懷疑,是不是車禍時,有撞到腦,腦裡出了血,於是立刻進行腦部斷層掃描,另外也進行抽血檢驗,身上也接上了所有 的監控儀器,結果,一切正常!這個時候,醫生也沒什麼辦法可施,只能推測因為某個中藥的影響了神經,造成如此的情況,因此,只有把本來要停止施打的點滴再繼續施打,並加快速度,意思是要加快把藥物濃度降低,再觀察後續狀況。其實這時候由醫生的言談中,似乎也已經覺得不是有什麼立即的危險,只待藥效過後,或許就會轉好,雖然這也是我一開始的想法,但也只能在驚恐中,等待時間的過去。

在這等待的期間,母親依然「循衣摸床,獨語如見鬼狀」,後來漸漸可以說話,問她什麼都回答得出來,但會自己東一句西一句的一直講,到了3/20的下午,已經接近20小時完全沒有睡覺,但說話已經愈來愈清楚。到了19:00左右,應該真的是累了,慢慢的就睡了,但也是睡一會兒醒一會兒的。直到3/21早上醒來後,我到醫院探視母親的時候,已完全恢復正常了。我問她,昨天發生的事還記得嗎,她卻一點也記不起來,只大約記得19日下午開始清醒時發生的一些事。所以,她就像喝醉酒一樣,醒來後完全忘了曾經發生的事。

經過了驚恐的24小時後,再回頭檢視這帖藥方(因為發生了這樣的狀況,藥方我就不貼出來了!),看來看去,會造成母親這種狀況的藥,我個人的猜想,可能是「羊躑躅」這味藥。有文獻指出,這味藥可以拿來當蒙汗藥,有鎮痛的效果,而且虛人要慎用。回想母親的狀況,真的很像是被下了蒙汗藥一般,也很像喝醉酒,不論問什麼事,都可以答得出來,也都答對,但總會東一句西一句的,讓人摸不著頭緒。另外,本來開完刀,腳痛得不能動,結果當天晚上,因為她四肢不受控制,還到處動來動去,腳也動得好像沒開過刀一樣。尚不論接骨效果如何,但麻醉鎮痛的效果一定相當的強。在恢復正常後,腳的疼痛度也大為降低,雖然我知道是不是接骨至神丹的作用,但,痛苦能減輕就是好事,成功也不必在我。

目前母親已回家靜養,只希望她的骨頭可以長得很好,也希望可以恢復到受傷前的狀態,無論是不是接骨至神丹的功效,也都無所謂了。或許很多人會想,怎麼可以拿自己的母親來當實驗品,但我相信老祖宗的智慧(當然要選擇可信度高的,如傷寒論)一定不會害我們。但經過這次的教訓,更提醒自己,對於本草,要更多加下功夫,對於方中有自己不熟悉的藥味時,即使只是很簡單的補藥,也要特別注意,誰會想到簡單的一帖接骨方,會造成如此大的驚恐呢。之前也在網路上看過用此藥方的案例,但剛好那個案例買不到羊躑躅,所以也沒聽說有什麼特別的狀況,希望我的案例,可以讓大家有個參考,不要到時慌了手腳,又讓中醫染上了罵名。

侯照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最近在讀傷寒論條文時,突然對麻杏甘石湯有了一點新的領悟,在此提供給中醫同道參考。

麻杏甘石湯原文如下:

>>發汗若下後,不可更行桂枝湯。汗出而喘,無大熱者,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。

這個湯,一般的理解大概是因為肺熱而咳喘,所以算是治療熱喘的一張方子,爭議也不大。有爭議的部份是「發汗若下後,不可更行桂枝湯」以及「無大熱」。有人會有疑問,為什麼仲景爺爺在這擺了個「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」,一般(用麻黃湯)發汗後,如果還有表證,我們會退而求其次的使用桂枝湯再讓病人小發汗,但這裡為什麼不能用呢?許多註家當然有各自的解讀,也都不無道理。而我最近的領悟是這樣。不可更行桂枝湯的理由在下一句,「汗出而喘,無大熱」,因為發汗後,病型改變了,本來「無汗」,變成「汗出」,而有汗一證,我們一般會想到桂枝湯,但這裡並不是轉為桂枝湯證,而是除了汗出之外,還會喘,但卻也不是桂枝加厚朴杏子湯的喘。因為「汗出而喘,無大熱」,很容易讓人聯想成桂枝湯系列的證,所以,仲景爺爺在這裡放了個「不可更行桂枝湯」,因為,這不是桂枝湯證啊。

至於我的領悟是來自於一個小青龍湯病患的病證轉變。本來是小青龍湯證,吃了兩次科中後,咳逆倚息不得臥的證狀已經解除,卻出現輕微的發熱,以及微喘的現象。雖然我的中醫老師說,小青龍湯不能算是發汗藥,尤其小青龍湯如果是尿解對病人最好,但這種麻黃劑總讓我感覺,好像多少會造成肺熱的後遺症,可能是用量不夠精確的關係,也可能是其它原因,我也無法解釋。但最近看張錫純用小青龍湯的案例,他最常用的手法是,小青龍湯恆加石膏(3/27補充:應該是在痰喘夾熱時),而且加石膏的後遺症,似乎比較少。而麻杏甘石湯裡,正好就是有石膏。這兩之間有沒有什麼特殊的關聯,我不知道,留給大家去發想,請大家自己發揮創意,這也算是中醫有趣的地方吧。

侯照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雖然學了幾年的中醫,現在大大小小的感冒也都醫來得心應手,但自己常常有一個毛病,每次犯了,都不太容易馬上醫好,那就是頭痛。頭痛的原因說起來也是相當的多,但我不是專家,也不多談,就以我自己的醫療經驗來分享給大家。

話說現在的人,身體有大多數的人是很虛寒的,所以,有很多時候的頭痛,都掛到吳茱萸湯證。如果一個人又想吐,又頭痛,如果還加上煩的要死,很可能就是這個湯證。之前的醫裡就有一個案例
「「吳茱萸湯治療頭痛」」。小弟因為也算是虛寒一族的,所以每次犯頭痛的時候,都會往這個湯證上面去想,因為每次痛的時候,也都會伴隨著想吐,但卻不是很煩。有時候,吃了吳茱萸湯,會變得好一點,但過不久,又會慢慢的痛起來,都沒有像治感冒一樣那麼輕易的就治好了。

昨天晚上,頭又開始痛起來了,一樣是一開始悶悶的痛,然後慢慢加重,有時候睡起來就不會痛了,但這次睡起來,還是會痛,而且想吐。每次吃吳茱萸湯都不是很有效,怎麼辦呢?好吧,換個方向,找找桂林本的其它條文,這次重點放在「嘔」,於是找到了萬用的治嘔方「小半夏湯」。上課時,老師有提到,各種不明嘔吐,甚至吐的一發不可收時的,都可以用這個湯試試,而很多的開業醫師,在治療有嘔吐傾向的病時,也往往會加入小半夏湯的結構。這個湯是由半夏和生薑兩味藥所組成的。半夏主要去痰,生薑主要是散水。所治的嘔,可能是在心下(胃上方),有一灘死水積在那兒化不掉,因此用這二味藥「和胃降逆,消痰蠲飲。」。因為我的頭痛會伴隨想吐,而且吃東西也會想吐,看一看自己的舌頭,又非常的水滑,也常在心下部聽到水在流動的聲音,在在都顯示,自己是個「水人」。好吧,就來散散水吧。科中半夏2克配生薑4克,吃第一次,5分鐘內,已經沒有想吐的感覺,頭還在悶痛,但覺得有點漸漸雲開見月的感覺。因為小半夏湯的條文,兩味藥的用量很重,而且古方又都是用生半夏,所以,不到一小時,用上面的比例再吃一次,結果,就只剩下很輕微的頭痛。本來今天請了一天假要在家休養,中午還沒到,我就銷假上班了。把藥帶著。中午喝個湯,再吃一次小半夏湯,頭就不再痛了。

唉呀,真是豁然開朗啊,原來我以前的頭痛,不完全是胃寒啊,而是胃堆了一堆沒用的死水啊。循往例,只要辨證正確,「一劑知病,二劑已病」。結案。

侯照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傑克,這一點都不神奇!西醫束手無策,咳得要死的感冒,半天就治好了!

上課時,老師常常提到,台灣人很大一部份都屬於水毒體質,所以有很多人一感冒,容易得到咳到快死的小青龍湯證,學了幾年的中醫,最近終於遇到一個完美的小青龍湯證患者。

話說,昨天送老婆上班時,老婆提到一個同事,感冒十幾天了,都沒好,去看了西醫,結果咳得更嚴重,已經兩個晚上都坐著睡覺了。一聽到這樣的說法,第一個反應就是「小青龍湯證」。因為,金匱條文:「咳逆倚息,不得臥,脈浮弦者,小青龍湯主之。」。雖然這是雜病的條文,但小青龍湯證的感冒時,一樣會有這樣的反應出現。上班後,老婆打電話來問家裡有沒有小青龍湯,我回說有也不能亂吃,還是請她同事先上線來問問診先。

老婆的同事上了線,照例還是要問問有沒有表證:有沒有發熱怕冷啊?患者回覆:沒有特別的感覺,睡覺的時候比較熱。後來自己說: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衣服穿太多,一會兒熱了脫掉,一會冷了又穿回來...........。同學,這就是發熱怕冷啊!!後來病人又自述:一直咳嗽,本來是濃稠痰,現在變的稀白。腹部有脹氣,所以有時候咳得會想要吐。好的,讓我們翻開傷寒雜病論看看:

>>傷寒,表不解,心下有水氣,乾嘔,發熱而咳,或渴、或利、或噎、或小便不利,少腹滿,或喘者,小青龍湯主之。
>>傷寒,心下有水氣,咳而微喘,發熱不渴,服湯已渴者,此寒去欲解也,小青龍湯主之。
>>咳逆倚息,不得臥,脈浮弦者,小青龍湯主之。

真是一個完美的小青龍湯病患啊!而之所以病患會「咳逆倚息不得臥」,根據一般對小青龍湯證的病機分析,這種患者多半是水毒性體質,身體裡多半有水飲(姑且稱之為沒生命能的死水)存在,且這類患者在心下(胃上方)或肺部通常有一灘冷冷的死水,平常與身體和平相處,還不會有事,遇到感冒,受到外寒侵襲,便觸動了水飲發作,外寒與水飲一同共襄盛舉,干擾人體的運作,壓迫到肺,所以會一直咳個不停。白天人通常直立著,水飲會比較往下掉一點,所以即使咳,也不會影響到正常活動,到了晚上睡覺平躺時,水飲往上壓迫到肺部,就咳到快死掉,形成「咳逆倚息不得臥」的情況,所以,患者也只好坐著睡覺啦!

怎麼處理?老話一句,照書生病,照書吃藥!中午1:00先囑其服用科中小青龍湯3克(外加1克半夏。科中的小青龍湯半夏通常比例不足,且古時用生半夏,今日用制半夏,效果比較差),先試試看對麻黃會不會有不良反應,服用後半小時,回報咳嗽已經大減,偶爾咳一下。下午4:00再服用一次小青龍湯4克加1克多一點的半夏。下班時,據我老婆說,已經沒有聽到她同事在咳了。囑其回家睡覺前再服用一次,今天早上回報,昨晚躺著睡覺,一夜好眠,只有早上起來時有小咳一下。完美!差不多已完全恢復正常。由於小青龍湯有麻黃,不宜吃太多,所以今天早上再幫他配了「苓甘五味薑辛夏仁湯」,做為收工藥。

是的傑克,一點也不神奇,照書吃藥而已。就把西醫十幾天搞不定的感冒,在半天內就收工了。這次醫案有個奇怪的地方,就是病人本來是濃稠痰,可後來卻變成稀白痰,感覺好像由熱轉寒。可通常病久了,身體內鬱熱,反而會由寒轉熱,為什麼會轉寒?大概是要多謝西醫胡亂治,把病人身體搞得更爛吧,哈哈哈!

後記:因為我老婆的同事是和她們家兩個小朋友一起感冒的,雖然據她所說,小朋友的症狀跟她是一樣的,我囑咐他,不同的人感冒一定要辨證後才能開藥,不可以呷好倒相報,所以我請她帶小朋友去看我推薦給她的一個中醫。我老婆後來用MSN告訴我,她同事後來跟她說,她是冒著生命危險帶小孩去的,因為她的婆婆是台大退休的,結果看完回去還被她婆婆罵。她也很勇敢的告訴她婆婆:因為我的感冒是同事的老公開中藥,半天內就醫好的,所以我帶小朋友去看中醫。
我立刻回我老婆MSN說,她婆婆該不會說我是用類固醇吧,結果我老婆說BINGO!哈,果然是西醫,不會醫的病別人醫好了,就說人家亂摻西藥!西藥有那麼神的話,天底下就沒有感冒的病人囉!哈哈哈。

侯照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最近得感冒的時候,感覺愈來愈輕了,幾乎都沒有什麼特別嚴重的症狀,感覺都像是身體把病邪堵在體表,所以都沒影響到正常的生活。前兩天的喉嚨痛也是一個例子,只是在吞口水的時候,感覺有異物在咽中,稍微的疼痛。因為沒有什麼感冒的跡象,也不知該從何下手,省視了自己的身體,沒有發熱,沒有怕冷,也沒有熱象,感覺沒有任何三陽病的跡象。但也沒有少陰病「但欲寐」的症狀。脈不浮,稍微有點弦,該如何是好呢?

傷寒論中提到喉嚨痛的篇章,大部份集中在少陰偏,雖然自己沒有少陰病的跡象,但也只能從這個篇章中找一些相關的條文。其中一條:

少陰病,二三日,咽中痛者,可與甘草湯;不差,與桔梗湯。

自己到底有沒有少陰病?懶懶的算不算?我也不知道。不過,這裡提到的甘草湯,就只是用二兩(現在6錢)的生甘草,用三碗水煮成一碗半,分兩次喝。上課的時候老師說過,生甘草就象是中藥的類固醇,會讓病毒細菌的活動力減弱,生甘草也有去「陰中之火」的功效。因為沒有三陽病的跡象,脈倒是有點沈,所以就來試試甘草湯吧。當天晚上喝了第一次,早上起來,大約好了95%,只在吞口水的時候有很小的異物感。早上再喝一次,中午吃完飯後,就完全沒有感覺了。

這一味生甘草到底功效多大?其實我也不知道。也沒有聽過一味生甘草湯有什麼特殊驚人的醫案出現過。而這次自己喝完第一次後,沒有什麼立即的感覺,倒是在晚上睡到半夜時,突然發熱起來,流了點汗,感覺是身體把病邪往外推,所以早上起來就幾乎都好了,我也不知道是生甘草的作用,還是身體自行抗病,把病邪推了出去,所以,就留待以後再來考察了。

侯照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為什麼説無聊的桂枝湯醫案咧,因為,沒什麼好説的,就照書生病,照書吃藥,隔天感冒就好了。

這麼無聊的醫案為什麼要寫呢?因為這個人真是乖小孩,100%照書生病,症狀是一開始畏寒,然後晚上發燒到39度,睡覺時流汗,肌肉酸痛,脈浮,頭有點痛。

太陽之為病,脈浮,頭項強痛而惡寒。
太陽病,發熱、汗出、惡風,脈緩者名為中風。
太陽中風,陽浮而陰弱。陽浮者,熱自發;陰弱者,汗自出。嗇嗇惡寒,淅淅惡風,翕翕發熱,鼻鳴乾嘔者,桂枝湯主之。

早上吃了一次桂枝湯,因為辦公室太冷,發不出汗,回家後再吃一次,喝稀粥助發汗,然後睡覺,第二天起來就好了。結案。

侯照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脖子腫大,西醫連這是感冒都不知道。

看了標題,感覺又是一篇炫耀文。不過還真的蠻得意的。

話說,有一天看到一個朋友的MSN上掛著「脖子腫到耳朵」一類的字樣,我就M了他,問他是感冒了嗎?他回說,他也不知道,去看了三X的醫生,醫生開了藥,結果,也沒消,更帶來噁心、想吐、皮膚發癢的副作用。我不知道這些是不是副作用,聽起來很像是一般感冒會有的症狀。於是我就問了問狀況。當然要先問:有沒有發熱、怕冷。回答:我有跟醫生說,好像有發熱的感覺,但醫生說我沒有發燒(笨西醫只知道用溫度計)。頭皮的部份則很敏感,吹到風會很不舒服。

BINGO。不過是太陽病感冒罷了。再繼續問了其它。就是本來脖子先腫起來,後來腫到耳朵,然後還會頭痛。我再請他自己搭一下脈,看會不會很容易就摸到脈,結果如預期,很容易就感覺到脈在跳動,而且還有點熱熱的感覺。

太陽病之為病,脈浮,頭項強痛而惡寒。這個病例當然屬太陽病的範圍,另外,因為脖子和耳朵都腫起來了,就仿用一些經方大家常用的套方,葛根湯加桔梗石膏。話說台灣的病人還真愛拖,當天開完並沒有去抓藥吃,第二天更把MSN改成頭痛欲裂之類的。第三天的下午才去抓了藥,服用3~5帖後,腫的情況已經消了2/3。病人當然還是要照例的不安心一下,再去給X總的西醫做個回診。我當然也要照例的酸一下問他:西醫有沒有覺得自己很厲害啊,開個藥就讓他消了2/3。他的回答是,西醫自己也搞不清楚為什麼患者淋巴先消了,但是比較靠近頭部的腫還沒完全消。其實,我也搞不清楚,幹麻消腫還要有一定程序哦。但是,他就是消啦,管他媽媽嫁給誰,切。之後,患者再服用了相同的藥幾帖後,就完全消腫,恢復原貌了。就好像是中了「面目全非腳」後又被「還我漂亮拳」還原回美麗的面貌一樣的令人讚歎!Bravo!

上面的隔空看診,請小朋友們不要隨便學哦,叔叔有練過!
哈!不是啦,我跟患者是朋友,所以比較瞭解患者的體質,再加上他說的主證都太明顯了,才能醬施藥啦。還是老話,請勿自行仿照吃藥,出了事概不負責。

侯照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