師父:結果在講甚麼呀?眾位,有沒有一部經典可與它相應?我曾經講過的課?哪一部呀?剛剛曉晴說的這幾句有沒有一部經典,我曾經講過跟它很相近?有人知道就發言。
學生:清靜經。
師父:很好!「遣其慾而誠其心」,開始而無憂,對與錯都給你們學完,說對的你說錯,說錯的你拼命幹,越交代不要作的拼命作越兇,越交待你注意的你拼命越不幹,這不是人性是甚麼啊!為啥這麼講?老賴你回我ㄧ句話。
學生:現在社會結構與清靜經與道德經都相反了。
師父:我問你一句話好不好,小時候你爸爸跟你說這樣做會衰的事,你會不會聽?
學生:會啊。
師父:那你為什麼還幹?
學生:有嗎?
師父:喔,沒有。你從小禮義廉恥忠孝仁義都做足?
學生:沒有啦。
師父:當你執意要做的事,長輩說不行,你做不做?
學生:還是照做啊。
師父:是到了這個歲是吧?如果你父親跟你說別幹了,別做比較實在。那年輕為什麼會做那些事?
學生:只是以自己看到認為可以的而已啊。
師父:說的真好,那時的標準是以自己看世界。
學生:對。
師父:因為我沒經歷過,你跟我講做不來,那是你吧,我不一定做不來嘛,對吧?
學生:對。
師父:是吧,倒楣是因為你笨,可以這樣講,因為你技巧不好,不夠聰明,不代表我嘛,就包含你現在看年輕人,你有時候也會偷笑對吧?
學生:對啊。
師父:為啥啊?
學生:因為我們經歷過了。
師父:那很好,踢過鐵板對吧?
學生:對。
師父:別人還沒踢過對吧?
學生:因為我們撞過牆壁啊。
師父:所以方法要開始改變,當你告訴他鐵板的時候,他會不去踢?
學生:應該也會去踢。
師父:一定去踢。
學生:絕對去踢。
師父:你告訴他夠硬,他踢得夠大力。
學生:對。